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策应产业技术加速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,培养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一线的拔尖创新人才,盐城工学院于2016年成立优培学院。经过几年的探索,优培学院如何推进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?形成了怎样的学院特色?
毕业生一半以上在知名高校读研
优培学院以培养行业企业一线拔尖创新应用技术人才为目标,对接新技术综合性与不确定性发展趋势,采取大类招生进行专业大类培养,模块化课程设置,低年级以胜任支撑学生能力发展为目标,进行通识教育与大类培养;高年级强调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,加大跨学科课程的选择面,进行宽口径专业教育和跨学科专业学习,促进学科交融。动态管理机制,激活学生的潜力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,建立健全多元考评体系。截至目前,共有四届毕业生456人,有258名同学在哈尔滨工业大学、东南大学、中国科学院大学、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修读研究生,占全部毕业生的57%以上,另有20余名同学考取国家公务员、江苏省选调生。
近100人次发明专利或发表论文
坚持个性化培养理念,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差异,组建由课程教师、学科教授、企业技术专家结合起来组成的导师团队,将课程教学与解决行业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有机结合起来,实施“因材施教”,形成学生发展、知识积累、技术开发的有机统一,以导师的课题、项目为载体,通过真题实境项目训练,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。在人才培养的不同阶段,有目的地增设实践真题和研究性内容,将基础知识与科研创新进行联结,通过“导师引导、项目训练”,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。在学业导师的指导下,学生先后获得智能车竞赛国家一等奖、数学建模国家一等奖等奖项。四届毕业生中累计有800余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励,先后有近100人次发明专利或是发表论文,有1支社会实践团队被表彰为国家级大中专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团队,有1支社会实践团队被表彰为江苏省大中专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团队,有2篇社会实践报告获评江苏省大中专学生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。
“111”工程促进教学创新全融合
将实践需求、创新教育有机统一,形成教学实践与创新训练为一体的“体验式”教学方法,培养学生创新能力。以专创融合,应用驱动为要素,坚持知行合一,实施“111”工程,阅读100部以上名篇名著、参加1个理论型项目、参加1个实践型项目,促进学生知识、素质、能力协同发展。形成“专业课程+科研项目、技术开发项目、学科竞赛”相融合的教学内容,遵循学科与专业教育规律,在课程知识横向组织方面夯实知识基础。在课程知识纵向组织方面,形成具有倒“T”型的知识结构,促进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的贯通与运用,为“创新”特质的实现提供条件。坚持教学研究相长,制定广度与深度并举的学业方案,满足学生课程选择自由,挖掘学生的学术兴趣,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,促进学生形成高阶学习。
盐城工学院教务处处长、优培学院院长余晓红介绍,未来优培学院将继续加大学校资源整合优化的力度,从培养理念、制度设计、资源配置、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优化,以学业导师为主体,以学科竞赛为载体,落实三全育人,推动五育并举,注重实践育人的培养成效,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,助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、实践能力强、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拔尖人才,助推高水平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。
作者单位: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
责任编辑:王祯 严成 张添诚
报道链接:https://article.xuexi.cn/articles/index.html?art_id=9845231328102194110&item_id=9845231328102194110&cdn=https%3A%2F%2Fregion-jiangsu-resource&study_style_id=feeds_opaque&pid=&ptype=-1&source=share&share_to=wx_single